新北市樹林區吉祥街13號 樹林山佳紅藏寺

紅藏寺

 紅藏寺是由開山祖師德和法師(莊合)於民國五十四年創立,民國六十年三月間圓寂,由其後代子孫將廟產、廟務傳承給第二任住持簡陳金月,紅藏寺在兩位住持帶領下基礎建設功不可沒,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住持簡陳金月,再將廟產、廟務傳承第三任住持莊進平居士,莊進平居士再聘邀西藏轉世活佛切聰仁波切擔任住持。

  目前紅藏寺以【顯密双修,顯教以念佛法門,密教以持咒煙供、火供、放天馬、放生……等法門】,並積極參與濟助貧寒…等社會服務。

  紅藏寺提倡人間佛教,主張要『先入世而後出世、主先渡世人而後渡先人』。紅藏寺以宣揚孝道勸化人心向善為宗旨。

目前世道不古、人心澆漓,違逆父母師長時有所聞,禮教不能勸化、刑罰不能禁止、唯有動之佛法以道德良心勸化。

本寺全力倡導孝道精神,自古孝道最感天,父母在世需克盡孝道。晨昏甘旨奉養並奉公守法努力進取,不違逆父母、不讓雙親煩惱、父母往生者,盡力超拔使其早日離苦並由佛菩薩接引西方極樂世界,實乃至孝。

本寺每月均有高僧,舉行超薦火供大法會,參加者佳評如潮。勸化人心。

目前有莊居士在寺廟服務替師兄、師姐服務,所謂善惡無門唯人自召,人有不畏王法,未有不畏鬼神。作惡者遇王法或可以勢力金錢機巧而脫罪,但鬼神不以富貴權位而遺漏他罪行,善惡獎賞分明,善惡皆由鬼神鑒察,自古賢德之人皆以小善日積月累,為善之人福力豐厚必脫水火、刀兵、盜賊、疾病橫禍之厄。求嗣、求壽、求祿、求天仙、求極樂皆有感應,奉勸世人衆善奉行,而小人以為小善無益而不為,以小惡無傷而行之,故惡積久而成習終將行大罪而不可解,奉勸世人諸惡莫作。

 

   後經化身同意傳與大手印甚深妙法,夏哇日巴經歷十二年禪修,終於練就圓滿大手印無上妙法。夏哇日巴成就後,即度化無數善知識。其名氣聲名遠播為很多追求佛法善知識者所仰賴。當時皈依弟子有數千人,成就弟子甚多,夏哇日巴對印度佛教佛法影響非常深遠。後被人稱為吉祥夏哇日巴,孔雀衣上師、山林上師等封號。後經觀世音菩薩指示必須倒駕慈航繼續渡化一切眾生。夏哇日巴遵從觀世音菩薩指示,經不斷轉世後至西藏及現在切聰仁波切。

   觀世音菩薩化身認為時機成熟即要求他需茹素一個月。夏哇日巴遵從觀世音菩薩指示,每天以水果為食,一個月後觀世音認時機因緣成熟。便在夏哇日巴住處設立(檀城)並要他仔細觀察檀城。此時夏哇日巴看見檀城內示現地獄三惡道眾生正接受種種地獄苦報。他看後深惡輪迴之苦,便要求觀世音化身能傳授永離輪迴之妙法。

   隔天化身就約夏哇日巴在其化現廣場變出五百隻鹿,化身對夏哇日巴說我可一箭射下五百隻鹿,此時夏哇日巴對化身說先射下一百隻,觀音化身即用一箭射下一百隻鹿。此刻夏哇日巴對其化身信服不已, 並要求化身能傳授此技藝。

   有一天觀世音菩薩為渡化夏哇日巴,便化身與夏哇日巴同模樣來到他面前。化身即對他說:我可一劍射下三百隻鹿,夏哇日巴一聽覺得太不可思議,便要向化身學習。

 

哇 日巴化現切聰仁波切是少數在佛經當中有真實記載的轉世活佛之一,他是第十二世不間斷轉世的活佛,長久以來,一直受到萬人的景仰。最早的切聰大師名索南依希,意即“圓滿福德智慧”。生於西康,年僅五歲,即親見許多佛菩薩諸如觀世音菩薩、白度母、藥師佛等,並聲稱自己是印度大成就者 夏哇日巴的化身,這正符合了蓮花生大師與文殊根本續等中的預言: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師在金剛手降魔續部也就是偉大的伏藏師若巴多杰。在離蘇曼德孜緹寺不遠 處取出的伏藏品中授記說:“在此秘密藏鄰近,夏哇日巴徒眾前,名為仁增現化身,結緣其者升極樂,囑托與彼此正法,興盛十方利眾生 ”。蓮花生大師在此詳細的預言,切聰仁波切的前世與名號、轉世地點,及蓮師降魔續部等密法的傳承持有者或法主,即宏揚此正法、利益眾生的事 業。

 

特別授記,凡與切聰仁波切結緣的所有眾生,必定能往生極樂淨土。持明者虎裙伏藏大師的伏藏品中也有同樣的記載。在未來賢劫千佛中,他是眾所周知的廣資 主尊佛(藏文名為措欽卓沃)第一世的切聰仁波切原來是跟隨薩迦派的導師修習顯密經論,後來巧遇其根本丄師董馬希,接受了大手印、勝樂耳傳等法教。尤其是在 受那諾六法後,生起大手印殊勝覺悟。是董馬希芸芸弟子中精神造詣最為傑出的一位。之後,切聰任波切亦曾跟隨第六世的大寶法王學法,大寶法王把迦舉傳承的精 髄,完整的授予索南依希。

大寶法王在贊歎他的智行時,把他比喻為迦舉傳承的基石與一切眾生的庇護。他無與倫比的經神成就深得董馬希的賞識。所以董馬希圓寂 之前親自賜與切聰任波切,名為囊索索南、藏名一囊索意為一個派系當中,傳承特權及地位最高的精神導師。

 

第十二世切聰仁波切(現任)介紹

任的切聰仁人波切是第十二世的轉世,誕生於康德地區。父親為他取名為旺德。自幼年開始,仁波切即毫無造作的流露出前世修行大乘道的標誌。他悲天憫人的特質具足出離心和對佛法有虔誠的信仰,生成的智慧。幼年時,他出家於措如寺,拜大成就者噶瑪諾布為師受沙彌戒。並依止多年修學勝樂耳傳,那諾六法等、殊勝教法,從其舅舅堪布才南仁波切(是當今噶舉派最有名的堪布)處,切聰仁波切得授許多共與不共的法教。在生的達佛學院裡依止沃旦仁波切勤學佛學論理知識,得到深廣之智慧。獲得上師及憎眾們的肯定和讚揚。在措如寺期間參與多次長、短期閉關。他們一致認為,切聰仁波切一定是菩薩殊勝轉世。他們的猜測果然沒錯,公元一九九一年泰錫度仁波切認定他為第十二世切聰仁波切,在蘇曼寺內舉行升座典禮,特賜法名噶瑪根桑親美。他依止泰錫度仁波切。正式接受了比丘戒,並獲得了噶舉傳承的精要全法之傳承灌頂及口訣。從此在蘇曼德斯提寺擔任住持負起重建寺廟教化憎眾的重任。在此期間,過人的才識修為倍受弟子的信服尊崇,自一九九八年開始,為了使更多的眾生得到利益;也為了完成蘇曼德斯提寺重建工程。切聰仁波切開始到東南亞、台灣地區弘法,歡迎各位金剛師兄到紅藏寺和上師親近、結緣請益。特別地是,切聰仁波切是少數經讀裡面授記的轉世活佛,所以正如經續中所說的“結緣其者,生極樂”。

一樓大殿

中殿供釋迦牟尼佛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的教主。

右殿供奉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是大乘初期著名的菩薩,佛教界以「大智」表彰其特德。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脇侍菩薩 代表聰明智慧

左殿供奉蓮花生大士
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建立藏傳佛教前弘期傳承的重要人物,蓮花生大士是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為利益世間眾生而降臨娑婆世界。集智慧、慈悲和伏惡的力量於一身,擁有無邊的法力,祈禱蓮師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二樓大雄寶殿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同釋迦牟尼佛。“南無” 表示對佛、法的尊敬、虔信、志心歸命禮。

“本師”二字以表感念佛恩,特別尊重對於本師的名義,尤應留心詳記。

 

南無阿彌陀佛

為佛教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代表無窮光明 恆久的壽命 所以也有無量壽佛的稱號。

 

南無藥師琉璃光佛

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 。以琉璃為名 ,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淨無染。

 

觀世音菩薩

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 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 ,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

 

地藏王菩薩

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即在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財神殿

掌管天上人間地下財源 總財神 財源天母

求財神  ‧  補天地庫  ‧  財庫  

財   源   天   母

財源天母心咒 :

嗡.巴速.達里尼.梭

嗡 : 

表佛母身、口、意

巴速 : 

統 治 三 界

 達里尼 : 

主宰天上、人間、地下財源

第一~第十一世

第一世的切聰仁波切的後半生是第二世嘉皇大師董楚甸巴的根本上師,後者禮贊其上師的聖智時,聲言切聰仁波切“獲證究竟樂空智,如盡二智得自在(如有智,盡所有智),頂禮索南依希尊。”他留下很多共與不共之儀軌,釋經論典等有益的著作。對於葛瑪蘇曼教派之傳承弘揚貢獻。更是無法以筆墨形容之。著名弟子包括索仁巴、多桑哇等12大覺悟者及甚多弟子。在他的茶毗大典後餘下無數的七彩舍利,顯示無上的成就叫人驚歎不已。

 

  第二世的切聰仁波切名索郎扎巴,最初在蘇曼寺內學習基本的行持法,後來追隨大寶法王,得授顯密經論、大手印、那諾六法等酥勝解脫法門。他好學不倦,又從當時駐錫於蘇曼寺的住持也就是前世的弟子索仁巴、扎巴仁青等大德處,得傳勝樂耳傳及完整的蘇曼傳承法教,成為一代宗師,是遠近馳名的大學者兼精神成就者,傑出得弟子不計其數。弟二世的切聰仁波切念念不忘其根本上師,當他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時,他不惜長途跋涉,走訪遠在崗布的第七世大寶法王,最終在崗布示寂。

 

  第三世的切聰仁波切名桑杰依希,出生於東康。獲得其根本上師第七世大寶法王認定,並在蘇曼寺內舉行升座大典。年幼起依止眾多蘇曼及康區的善知識聞思顯密經論精進苦修正法,最終聖樂續部等一切顯密經論的教義如是通達,但他並不滿足。他遠赴祖普寺,追隨第八世的大寶法王米卻多杰與佐拉成哇嘉察仁波切等多位名師學法。他的成就非凡成為大寶法王的首座弟子,能親自峨噶扎旨、勝樂金剛等諸本尊,極受各上師的器重及贊歎。後來受大寶法王的委託及蘇曼眾弟子的再三要求之下,重返蘇曼寺後,他負起教育僧侶的重任,深受寺內僧侶們的敬重與愛戴。他的佛法事業廣大深遠,經常在各地轉法輪在西康佳杰、拉烏等地閉關並興建閉關中心,即為發展到今日的拉烏寺和佳杰寺。

 

第四世的切聰仁波切索朗南杰,為第八世的大寶法王米卻多杰所認可。他依止蘇曼諸仁波切及其他善知識,接受蘇曼傳承及其他顯密經論,後來他依止於大寶法王,接受了噶舉傳承的完整法義,又一次成為大寶法王傑出的弟子之一。回返蘇曼寺後,重任住持、廣傳佛法受益弟子無數。

 

第五世的切聰仁波切噶瑪蘇南久美,誕生於蘇曼寺附近的富貴之家。他最初依止嘉皇扎蘇貝馬羅卓仁波切、噶瑪滇珠仁波切和大成就者創巴仁波切接受蘇曼耳傳、那諾六法等聖法,後來他遊學西藏,成為著名的大學者。從幼年開始,切聰仁波切便常在不經意閒,自然的流露出驚人的神通力。他曾經在居所附近的大石上流下清晰的腳印,又有一次,當他過扎曲江時,竟腳踏木板划向彼岸,且在岸邊的岩石上嵌入深刻的足印,時至今日依然可見。

  第五世的切聰大師創立了噶滇寺,並致力於佛法的弘揚,因此聲名遠播。他常親見許多本尊與護法,每回出寺都有龍天護法恭送迎接,此段情景皆被繪於噶滇寺的牆壁上。由於仁波切的修持精湛圓融,故而信眾人數不斷增加。不幸地,當時西藏教派的門戶歧見日深,一些心胸狹隘之徒便勾結權貴,陷害仁波切,並將仁波切押入獄中,可是獄卒甫將仁波切關進牢房時,馬上就見到他在外面曬太陽流下的汗隨即化為舍利。見此情景,原本陷害仁波切的人們及獄卒,逐佩服得五體投地,請求仁波切寬恕他們得無知,並拜仁波切為師,發誓從此不再破壞佛教。第五世的仁波切聰大師於五十二歲那年圓寂。即使在圓寂後,他人仍舊持續了為期五十三天的金剛喻定,其法體甚至縮小成一尺,並示現在半空中。荼毗大典後。留下無數象徵其身口意之舍利。

 

  第六世的切聰仁波切名噶瑪仁僧蘇南嘉措,誕生於蘇曼澤拉,七兄弟中排行最長。仁波切自幼天資聰穎過人,從嘉皇仁波切、登嘉仁波切、創巴仁波切處得授顯密經論以及蘇曼耳傳。那諾六法等。又依止第六世泰錫度仁波切等眾多善知識,聞授大手印及其他殊勝顯密經典。因他那超群的智慧和無量累集的善根力,剎那圓滿通達了一切經論、成為萬法精通的導師。後來,地方上的紛爭與外來的侵略,迦舉派的寺院大受破壞,蘇曼寺也不例外。就在此極端艱苦的環境下,仁波切仍不斷地修持予有緣弟子轉輪法輪救度眾生。後來返回蘇曼寺時經過格榮一地,當時有一群小孩正在遊戲,仁波切用超能力的智慧一眼認出其中一個是蓮花生大師的事業化身偉大的伏藏師若巴多杰。他徵求孩子雙親的同意後,把孩子帶回蘇曼寺去。途中經過格曲江,河水高漲,水流猛急,隨行人員都是騎馬過河,年僅七歲的若巴多杰卻在仁波切的堅持下,徒步過河。小孩害怕,裹足不前。仁波切在旁連連催促,後來竟然動手把小孩推下去。同行的僧侶百思不解時,孩子卻從河的對岸出現,手中握著一件黑色的東西。氣沖沖的把東西向仁波切那兒拋去。原來此物非同小可,它是伏藏寶匣,當中收藏著珍貴的提示,在切聰仁波切的指示下從岩石與黑湖取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伏藏品,如金剛手降魔續部忿怒蓮師修法及儀軌,文武本尊之儀軌等經論。另外,蓮師的法衣及法器、佛像、甘露、如意寶等聖物。它的教法廣傳藏區、受益及成就的弟子無數。切聰仁波切所抉擇制定的伏藏法,不但是蘇曼派系的主修法門而且是許多當金噶舉和薩迦、寧瑪派寺廟的主修。這正驗證了蓮花生大師在金剛手降魔法中的預言“在未來世界裡,此伏藏品的鄰近大成就者夏圭日巴的轉世名仁增蘇南嘉措,將鑑定此伏藏品,他的智慧功德深不可測,他的加持力十分巧妙;凡是曾聽聞或親近他的眾生,都種下了投生淨土世界的良好因緣。”仁增蘇南嘉措的智慧超群,成就非凡,人們視他儼如佛陀,因在多次傳法時泰錫度仁波切、創巴仁波切等親見文殊之相所以名其為瓊滾,稱其為文殊。雖然切聰仁波切有蘇曼南嘉孜寺、噶滇寺、德孜緹寺及其他拉烏、佳杰的閉關中心等駐錫地但從第六世開始主要的駐錫地為蘇曼德孜緹寺。在他英明的領導下,寺內法務昌隆,成為康區的佛學重鎮。由於仁波切的精神成就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原來的師徒關係也因此起了變化。從前他曾在其足下求法、尊稱為上師的泰錫度仁波切、嘉皇仁波切創巴仁波切等,都拜他為師。當時在藏區他的弟子無所不在,他的聲明無人不知,真是佛陀再現。當仁波切六十二歲高齡那年,在泰錫度仁波切請求下展開了為期十天長的勝樂金剛大法會。切聰仁波切仍然能夠帶領寺內曾眾,身輕如燕的跳起勝樂本尊舞。六十五歲時,仁波切略示病態,但在泰錫度、嘉皇與創巴各活佛請求切聰仁波切長住於世轉法輪。仁波切遂答應數年住世後即康復。六十七歲時,在廣大的信眾懇請下,再次帶頭跳起勝樂金剛舞。此舞源自帝洛巴祖師,長久以來,一直是蘇曼寺的獨家傳統。七十歲圓寂時,身姿毗盧七法,無漏之意,融入法界。泰錫度仁波切、嘉皇仁波切與創巴仁波切等弟子為其法體茶毗,放出無量之光,誦經之聲等殊勝端相。茶毗後舍利子充滿寺院內外表示圓滿之果相。
至於第七世、八世的、九世的、十世因文獻失傳,尤待考據。


第十一世的切聰仁波切名噶碼滇津乘列袞恰,是第十世的蘇曼創巴仁波切的堂弟。他的轉世由第二世的姜貢康楚仁波切所鑒定。他跟隨姜貢康楚仁波切、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剛夏、創巴仁波切等上師接受勝樂金剛,大手印、大圓滿、中觀等顯密經輪並勤修多年後示現了種種成就的標誌。可惜這一世切聰仁波切,後來在共產黨的迫害下,圓寂於獄中。